•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有时候,艺术是免费的

2012/9/8

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在了对艺术的观看和思考上(我在纽约切尔西区的一间画廊里工作)。像大多数在画廊里工作的年轻人一样,身在艺术界这种情况基本上就保证了我永远也无法拥有我花大量时间去思考、讨论和描写的东西——艺术品。提醒自己那些巨大而又昂贵的闪亮的雕塑不是最终的结果是很重要的。有许多艺术家投身到了对其作品的商业化的颠覆中。作为信息的艺术与商品的价值的对抗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激浪派和邮件艺术的起源通俗化了,但我却仍然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这一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拥有足够多的拥护者。全世界有数不清的艺术家仍然在致力于出版物、个人出版杂志及可以负担得起的印刷本的创作, 使其以较小的花费得到广泛的传播。近日在Nurture Art举办的群展“这个免费吗?(Is This Free?)”便处理了这个主题。这场群展分为三部分,但它们并不是相互分离的,每个部分中都有作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Installation View of “Is This Free?”

这场展览并没有被打造成一个充满了各种允许带走的免费赠品的货仓,它探索了艺术家是如何将慷慨、财产与权利的概念融入到作品之中的。展览在主题的策划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组织者用绿色、黄色和红色的圆点来表示某件作品是否免费、免费的条件或是不允许触摸。虽然这有些违背一场利用用于出售或是观众不能接近的作品进行策划的展览,但它的效果却更加有帮助。

这场展览提供了一种历史性的环境。来自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Truism”系列中的一张海报挂在其中某个展厅中,而劳伦斯·韦尔(Laurence Weiner)一本较薄的书则放在旁边的搁架上。这些作品例证了上世纪70年代的概念艺术家是如何利用生产成本较低的材料将自己的理念、信息和名字传播给更广泛的观众的。这些作品现在已经演变成了真正的商品这一事实也许有些讽刺,但我们仍然不能彻底否定其力量。

Installation View of “Is This Free?”

艺术家埃里克(Eric Doeringer)再创作了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的两件画作并且引用了一个实例——艺术家曾特别声明任何人都可以复制他的画作,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切萨雷(Cesare Pietroiusti)可以免费带走的作品由飞溅在高品质纸张上的抽象的墨水图案组成。他总共创作了1000个版本,每一件作品上都用手写体写着尽管每件作品是免费,但它的所有权将被转移给任何问起它的人。丹尼尔·哈贝尔(Daniel Bejar)的作品“22 11 .517”为热爱艺术的观众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实质性的选择。他的明信片属于一系列表扬了Google Earth的卡片的一部分,这些卡片上印着在全世界随机的地点拍摄到的照片。丹尼尔·哈贝尔(Daniel Bejar)的明信片用斜体字写着“Greetings From”,图片则是风平浪静、一望无垠的大海,这似乎是在质疑科技与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不清楚能够看到大海里的东西是好是坏,但我们却为能获得这个机会而感到欣喜。朱莉·托雷斯(Julie Torres)将我们带入到一个充满了冒险的时代中。她的作品“Is This Free”利用了对一幅免费但又无法没看见的画作的承诺——她会将作品送给任何她觉得有很多秘密的人,以此促进他们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秘密。

Julie Tores,“Is This Free”,2012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