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给城市生活一点面子吧

2008/12/31
  从上海回来就去看张杨《叶落归根》的首映式,政协礼堂,场面浩大。
  这是一部温暖的电影,一个善良导演的善意影片。
  一部在中国不可多得的公路电影,不期而遇,不三不四,不温不火,还不露痕迹地说教。
  宋丹丹出现前,我觉得整个电影都完整可爱,而之后的戏却显得有些矫情了。
  不太喜欢结尾,三峡大移民的历史背景已经点出,那个宜昌的地址就不必了吧?
  然后赶到电影学院,《马背上的法庭》已经放了一半儿,李保田在片中的口音让人难以接受。接下来的电影是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拍得真好,现代化进程中的西部牧歌,自然,感人,深入。女主角演得也好。鼓掌!
   又看《三峡好人》,还是好,贾樟柯基本没得说,他的那一套已经很成熟了,搬出来基本就能成功。但是我还是更喜欢《站台》。切身的历史和体验的历史没法比!
再看胡庶的《开水要烫,姑娘要壮》,讲贵州山中事,也好。

  两天看了5部电影,感觉都还好,而看完之后又回想,多少觉得有些单调。
  5部电影中有4部是“乡下题材”,而其中又有3部是少数民族题材。第五代导演把中国电影往历史和乡下引,成就了中国电影在西方的今天。第六代导演试图拉近艺术和生活的距离,但距离还是越来越大。在美术、文学和音乐都已经都市化甚至都快变都市化石了的今天,中国的好电影依然从城市逃离往山沟里钻。山沟里还有什么?如今山乡巨变,二手玫瑰唱得好:“乡间的酒肉臭,城市里冻死骨”。面对日益扩大的中国城市,中国的电影人不会永远作壁上观吧?
  我们都生活在城市,消费在城市,喜怒哀乐在城市,给城市生活一点儿面子吧。谁来?中国的艺术(美术)在观念、内容和材料上都快无路可逃了,而中国的电影仅仅在题材上也万里长征还没迈开步呢。

  再回头说上海,我在上海朱屺瞻美术馆看了李占洋的个展。李占洋一直坚持做一种作品,即表现中国“城乡结合部的生活”。这么说也许还令人费解,其实这么说是我的一种形容或修辞,换种说法是他表现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生活”。李占洋一直以城市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虽然“他的城市”极像是农村的一个缩影。一个时代的艺术有一个时代的征象,一个时代杰出的艺术,一定是带足了那个时代的征象的。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觉得看李占洋的雕塑就一清二楚了。李占洋表现的现实是夸张的超现实,也是内敛的心理现实,更是准确的时代现实,这也许还需要时间去检视,但“部分的真实”一目了然触目惊心。我觉得我们需要这样的艺术。

  何森的个展《此时彼刻》是一个“没有人”的展览,何森那些卖得火热的“新物质女郎”一个也没有出现。展览表面看上去是一群古画,何森借马远、八大和李鱓之口说话。何森的现实主义一直是以逃避现实为腔调的,何森在失望无望和绝望中生出希望。
  艺术家的态度和出发点决定了作品的性质,艺术家通过思考改变世界的方式就是创作,其实自古以来就没有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靠准确复原现实而成为艺术家的。艺术家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何森说他对古代的所谓笔墨情趣完全不懂,只是看着印刷品的效果,他感觉自己是在一个时间的流程里,他画的东西也许跟古人的本意毫无关系。这是何森!何森喜欢做一些貌似无意义,但其实很用功的事情,他的消极和放弃,都在他以往的画面中次第呈现着。他认为绘画本来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现实不可把握,绘画很个人,而很个人的行为,也许可以通过绘画介入或者接近现实。所以,何森愿意选择“现实之外”的素材进行创作。当对中国古代的绘画印刷品百看不厌的时候,何森开始在这些“并不确定”的原作上寻找某种可能性。有的时候消极就是积极,而放弃等同于坚持,消极和放弃都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