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林一林在清迈对于“土地”项目的参与

2011/1/4

林一林在清迈“谁的土地?谁的艺术?”的展览现场由装置和在这个装置上做的垂钓和称重的行为构成。

在池塘和河渠的旁边,有林一林为了此次项目修建的一堵墙,长约10到12米,高3米。在墙上,坐着几个垂钓的年轻人。

垂钓的年轻人

垂钓的年轻人

墙上的体重记录

走到装置的正面会看到,他们的钓竿是有钩没饵的。林一林所暗示的“把实际有功用的设施的功用性从中分离出来”的目的即达到。林一林表示:“在清迈的装置,我遵守作品的工具性的原则,这种原则在‘土地’的以前其他艺术家的创作中已有所展现,我只是去补充这种功能,无意去破坏已建立的次序,在这里建立作品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强调和农业的关系。农具的发明一直是维系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的核心元素,这件作品是发明后的‘发明’,一种虚假的‘实用性’,使用成为玩乐。行为部分是随意的,没有强迫和规定,就像中国古代的姜太公钓鱼的行为方式。”

“称重”装置的原始形态

而在“垂钓”之外,开幕当天的行为表演,还包括“在一杆古老的中国秤下称重”的部分。这杆秤是从国内定制,特意运到泰国来的。其下面吊着一个竹筐,人们可以坐到竹筐里,称重后用粉笔把自己的名字和体重写到墙上。这个项目谁都可以来参与,它会被永久性放置在那里。农民也可以过来称重农产品,狗只也可以跳进去被测量体重。这个早已被遗弃的旧时代的工具在“土地”项目这个地点显得并不突兀,因为它是这个乌托邦的村落中唯一可以测量物体重量的方式。虽然看起来老旧,且人们的日常使用里已经有许多比它先进的方式,但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件作品是一件具有实际功用的装置作品 。

这两个作品连接了很多不同身份的人,譬如泰国土地相关负责方,参与项目的艺术家本身,以及当地的农民。两个作品中都有很重的“乌托邦” 意味,把土地重新“风景化”的意味也很明确。正如艺术家陈侗在座谈中所谈到的那样,当今时代人们对于土地的迷恋,实际上是对其经济价值的迷恋,并非对于土地本身。而林一林的两件作品重新把最原始的土地和不同身份的人本身联系起来,展示了其对于“土地”问题的思考。

正在忙碌体验“称重”的人们和动物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