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民营博物馆步入寒冬期

2010/3/25

观复博物馆

北京现有150家博物馆,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之外,众多的私立博物馆隐藏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我国从1997年第一批私立博物馆获批建馆到现在已有13年的发展历史,但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私立博物馆还是艰难前行,面临政策、资金、身份等一系列困境。

1997年1月18日,北京琉璃厂西街一座面积仅为400平方米的门脸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它的主人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马未都。当时,与观复博物馆一起获批成立的还有路东之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北京遗箴堂碑帖拓片博物馆等。从这一年开始,全国成立的私人博物馆达到了300 多家,其中北京就有近30家,占全市博物馆的1/5。类别涵盖了陶瓷、家具、皮影、门墩及中医药、空竹、匾额等。这些博物馆就如同一串文明瑰宝,散落在民间的角角落落。

13年时间过去了,如今观复博物馆借马未都之名刚刚做到“不赔钱”,而古陶文明博物馆则“藏”在一间地下室里,继续维持。许多馆主都感叹,虽然成立的初衷是为传承中华文化,但每天维持正常开馆需要花费的资金则不是光有理想就可以实现的。而在资金背后,还有身份、政策等一系列的模糊与缺失。

老牌民营博物馆搬进地下室

13年过去后,路东之的博物馆依然深藏在北京城南一条幽静的胡同里,门面已经变得斑驳,整个博物馆和它所处的胡同一样幽静。400平方米的地下室内,静静地陈列着几百件新石器彩陶、秦汉砖瓦、战国封泥——这就是位于大观园北门的古陶文明博物馆。作为全国第一座陶专题博物馆,它以3000 件出土文物,构成以古陶文明为主脉、以艺术考古为特色的收藏体系,构成一部近乎完整的古陶文明史。

“变个人秘藏之宝为社会共有之物,开创中国博物馆事业新的途径和体例,并最大意义上发现与实现中华古陶文明的价值和尊严。”这是古陶文明博物馆馆主路东之的自我定位。路东之说自己是文人,读书人都有一种情结支撑自己。

作为第一批私立博物馆之一,古陶文明博物馆成立初曾被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注册为公益性民营事业单位,享有15人编制。如今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因为身份模糊无法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当初政府出于鼓励态度,私立博物馆注册资金只有10万元,可是现在想申请文化创业基金至少是注册资金 100万元。“我们一看那审核表就发现自己两边不靠,除非像其他一些私立馆主一样再注册一个公司,否则以博物馆的名义是很难申请下来的。”路东之说。

“我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人,也不愿意老是对媒体诉苦,因为这条路就是我个人的选择”,路东之对记者表示。从成立那天起,到现在已经对外界说得太多太多,但是依旧没有得到太多的支持,所以干脆就不说了。“既然我有意识将个人收藏提供给社会共享,就不在乎这样那样的困难”,路东之淡然地说。

古陶文明博物馆的整个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这间地下室年租金20万元左右,占支出的一半左右,加上人员工资、水电费等等,一年下来需要50万元左右的资金才能维持下去。而所有的收入来源只有一个——路东之的字画作品销售所得。记者采访路东之的这几天,他说自己实在是很忙,“因为每天都必须要参加拍卖会”。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就是为了给博物馆赚到足够的资金。

其实古陶文明博物馆里的藏品本身就是价值不菲的“固定资产”,在他收藏的3000多件艺术品中,仅汉代瓦当系列估计总价值就已超过千万元。但无论身边的人怎样暴富,他都不为所动,坚持不变卖一件藏品。

===下一页===

民办博物馆自救

作为第一家开馆的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承载着一定的特殊意义,如今的观复博物馆已经不再是当初琉璃厂的小门脸,已经发展成为展馆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大馆。每到周末,很多收藏爱好者都会来东五环附近寻找这个博物馆。

同其他的民办博物馆不同的是,观复博物馆充分利用马未都的名人效应,着实火了一把。马未都稍显得意地告诉记者:“前年开始观复博物馆的收支基本持平,已经不再赔钱。”

去过观复的人大都知道,几乎每一个独立展馆都有一个企业冠名,比如IDG家具馆、奥迪工艺馆。能够得到世界知名企业的赞助对于大多数私立博物馆来说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马未都却运作得很熟练,同行评价这很大程度上是人家马先生的个人魅力、天生会和媒体打交道、会利用名人效应。不过大多数私博馆长都认为马未都和观复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绝大多数私立博物馆不可能靠名人效应取得发展。

观复博物馆的门票是50元一张,是私立博物馆中较贵的。即便如此,在去年国家公立博物馆大面积免费开放的情况下,依然每天有100 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对此马未都强调是自己的服务好,“大家来是想学知识的,我这里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我们在瓷器下面放上镜子,可以让人看到底儿上的落款,我们的古家具也是可以让人亲手触摸的,这些在公立博物馆里根本不可能实现”。

马未都告诉记者,观复博物馆一年支出在100多万元,靠门票收入远远不能支撑。他曾经算过一笔账,如果把运营成本只折合成门票,每一个人来观复的参观成本是150元,“也就是说来一个人我亏100元。我当然不能靠门票活着”。除了门票、企业赞助外,观复博物馆的另外两项收入来源是纪念品书籍销售和企业包场活动。而实际上如果严格按照博物馆性质,私立博物馆是“非盈利”组织,是不允许进行经营的。

马未都认为,一方面国家不给钱,一方面定性为非盈利,生存肯定难。“现在我有很多选择,随时可以躺进国家的怀抱里,可是我不想。”他说现在观复博物馆不需要国家的钱,需要的是政策上的扶持,给一个明确的身份,然后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这项事业继续做大。

未来,马未都计划把观复博物馆迁回城里,找一个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地方落户,“将来我们会以基金会的形式管理,把博物馆留给社会而不是某个个人。哈佛人死了,可是他创办的大学和制定的制度还在。目前,我们正在做基金会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个基金会预计5月份成立。希望观复能给私立博物馆在中国趟出一条生路”。

===下一页===

呼吁《博物馆条例》尽快出台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在各级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为386个,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3.3%,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去年11月12日,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一次民办博物馆会议,只有11家到会。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院院长王勇超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耗时20多年自掏腰包置办了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院。

王勇超表示,近几年来,人们的民族文化意识不断觉醒,兴起了民俗热,民间有识之士纷纷把精力和财力投向民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批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工作得到落实,一批民俗文化博物馆、纪念馆得以兴建。“特别是在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后,民族文化振兴的春天真正到来了。”

但在实际的运营中,王勇超也说出了大多数民办博物馆馆主的心声:“民办博物馆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现在法律规定为‘民办非企业法人’,这不仅使民办博物馆很难享受财政拨款,更因实行企业会计制度要缴纳各种税赋,导致运营困难。”他现在就“经营”着多家公司,除民俗艺术博物院,还有绿化公司、建筑公司。他说绿化公司是为了博物院的绿化,建筑公司所做的就是将一些已经破旧或者因拆迁损坏的民居,小心翼翼地拆了,再原样不动地异地重建。这两个公司的成立都是为了补贴民俗艺术博物院的资金。

身份上的尴尬,让马未都也感受颇深。他说,在中国博物馆序列里,私立博物馆是受歧视的,一说是某个私人的就更没有地位了。

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私立博物馆仍没有统一的身份界定。管理部门先后几易其名:“私立”、“私人”、“民办”、“非政府办”、“民间”、 “民营”,文化部新出台《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则称之为“非国有”。2002年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更换法人名称时,新的身份是“民办非企业”,这令他无所适从。“国家把我们定义为非盈利机构,还不能有企业行为。”马未都说。无奈,马未都只好又注册了一个观复文化公司用以从事经营活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国私人投资兴建的博物馆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出于公益考虑,想把自己多年的收藏与更多人共享;二是出于经济考虑,想达到以藏养藏的良性循环;三是企业办馆,树立企业自身形象。但由于国家对私立博物馆的身份界定不清楚,形成了一个怪圈,私立博物馆和公立博物馆做的事情一样,都是文保事业,但国家不给私立博物馆财政拨款,私立博物馆自身要生存还没有经营权。

针对目前我国民办博物馆的特点,全国古玩商会会长宋建文分析说,民办博物馆的展品内容虽然丰富,但档次不一、形式雷同,专、精类文物少。宋建文指出,民办博物馆建设或出于旅游、或出于文物交流等,呈现多样化,因而民间博物馆发展要区别对待。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不可能生搬硬套国外的经验,现有体制下政府不可能包养民间博物馆,因此,由国家制定符合民间博物馆发展的政策,使民间博物馆能从事相关文化产业开发获取资金,减免一定税收,采用灵活政策允许大众民间博物馆可以与国有博物馆共存、共繁荣,是眼下比较适宜的选择。

今年2月,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7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该意见中指出,民政、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文化、税务、文物等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加强调查研究,对民办博物馆在创办、开放、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及时帮助切实解决,保障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各地可利用在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的房产,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可在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民办博物馆,为民办博物馆提供馆舍和基础设施运行保障。鼓励民办博物馆依托藏品、展览研发推广博物馆文化产品。民办博物馆在接收捐赠、门票收入、非盈利性收入等方面,可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但该意见没有法律效力,因此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今年两会时提交提案,建议加快出台《博物馆条例》,完善博物馆管理基本制度体系,明确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完善审批程序,健全民办博物馆准入制度。此外,单霁翔强调,还可以比照国家扶持民办学校等公益性事业的优惠政策,明确扶持民办博物馆的政策措施,包括捐资举办的民办博物馆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经济回报的民办博物馆,依法享受与国有博物馆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国家和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民办博物馆发展专项资金等。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