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当代艺术需要“主场”艺术家

2010/2/25

图:顾振清

蓝色灯管营造出的“海水”、展厅内“咕噜”的海底水声,以及用8万颗鸡蛋铸成的装置作品……近日,白盒子艺术馆推出的“当经验成为主义:翁奋个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本次展览策展人的顾振清,不仅被人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忠实推手”,还有着创立上海多伦美术馆的经历。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场”时代正在逐步确立。

商报:去年,《主场》艺术大展作为白盒子艺术馆的开馆展览,引起了广泛关注。在22位参展艺术家中,例如曹晖、方力钧、隋建国、王度等都是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作为《主场》艺术大展的策展人,您如何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性?

顾振清: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要与欧美当代艺术进行差异化发展。近200年以来,中国始终保持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其中有一些借鉴和模仿,但是我们会让这些元素与中国国情、文化母体相结合,形成一种中国化的文化价值。因此,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塑造,就成为差异性发展的塑造,即便借鉴欧美文化的运作模式,也会将其转换成一种与中国国情、文化相匹配的新艺术模式。

同时,差异化发展的动力在于自主创新以及艺术独立性,这两个概念支撑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差异性发展道路。通过中国当代艺术近30年自主创新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经验:第一,为中国当代艺术构建和发展积累了经验;第二,为艺术家走上当代艺术的道路,提供了“模板”。因此,目前我们要向世界展现的是中国的当代艺术,而不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从目前艺术创作的表象上看,“主场”的动力一是来自艺术的自由生长;二是来自体制化惯性;三是来自开放性成长。但究其实质,“主场”的动力来自于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文化自觉,一种文化主体性的自我建构。

商报:您如何理解中国当代艺术?
顾振清:“CCA”(Chinese Contemporary Art),这个词组对应的中文意思是“中国当代艺术”。“CCA”是很多西方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看法的“浓缩”,但是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上还是存在差异的。在中国人的语境中,“中国当代艺术”,可以被用来描述、覆盖多种含义,出现频率最高的解释就是来描述当代中国的艺术现状,它既可以极具现在进行时特征的艺术,还被用来判定一些实验、前沿的艺术现象。但是在欧美国家,当“CCA”一词出现时,便与艺术品市场泡沫,以及艺术作品中流行的中国元素相关联。
我认为,根据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现状看,中国当代艺术家正在走出“CCA”概念的束缚。近年来,艺术家的作品强调个性化,个性表达和艺术语言取代了集体意识社会性叙事,其视觉元素和表述方式有了诸多新的特点。此前,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坚:新世纪[39.94 -0.15%]中国艺术的八个关键形象》的大型群展,聚集了曹斐、储云、刘烨、没顶公司、邱志杰、孙原和彭禹、杨福东以及郑国谷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发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已经走上了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形成了中国的特性和价值,同时这个价值在不断稳固和放大。

===下一页===

商报:很多人认为,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存在许多借鉴西方艺术元素的现象,您如何看待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顾振清: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模仿的痕迹很重,但是2000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自主创新的成分逐渐增多,不再是单纯的借鉴和模仿。对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出现的“符号化”作品,我认为这只是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学习过程,艺术家要确认自己的位置,首先要让公众在画面“符号”上对艺术家进行肯定,从而形成当代艺术的主流发展。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潜流”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的成就,例如丁乙、周铁海、顾德新等,这些艺术家一直在进行艺术、方法论以及艺术语言的实验。因此,他们没有塑造一个成功的“符号”,只是在进行个案似的艺术探索。目前,这样的个案艺术家数量在日渐增多,他们与西方当代艺术拉开距离,进行差异性发展,将很多固有的艺术观念和方法论进行反省和批判。
同时,对于方法论的梳理和批判,现在几乎成为中国前沿艺术家的一种自觉。批判的“武器”,与对“武器”的批判,不再是二元对立的。艺术家在灵活应用“武器”时,在思维方式上寻求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实际上,艺术家们还是想回到艺术问题的“根”上去,寻找中国艺术自身的根源性问题。此前,中国艺术家不是有意识地考虑中国当代艺术的根源性问题,只是在艺术创作中遇到困惑时,才会展开一些反思,从而触及到这类根源性问题。因此,目前艺术家对中国艺术根源性问题的追究反而成为了学术前沿。

商报:此前,很多艺术家选择去国外发展,您认为西方语境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顾振清:很多艺术家在西方艺术体制和艺术“游戏”规则中得到了历练,例如蔡国强、黄永砯、徐冰和谷文达,他们在欧美发展如鱼得水,因此这批在国外成名的艺术家,目前在国内的知名度依然很高。但在我看来,他们在差异性发展与自主创新方面,与中国本土艺术家的中坚力量相比,已经出现了疲弱的现象。因此,我对中国本土艺术家的未来发展寄予很大希望,他们在中国的环境中成长,所以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非常真实的,他们每天都会碰到真实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创作出有针对性的艺术作品,中国艺术家将创造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局面。

顾振清
独立策展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2003年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策划、兼任2004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艺术总监;2005年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策划、副馆长;2006年任上海朱屺瞻艺术馆执行馆长、总策划;现任白盒子艺术馆艺术总监。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