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交织”——李青个展

主办单位:汉雅轩
开幕酒会:2012年6月20日下午18:30
日期:2012/6/20 至 2012/8/26     地址:澳门白鸽巢前地十三号东方基金会
策展人:张颂仁
    艺术家:李青    

李青的新系 列涉獵了不同時代的典故,引進了天馬行空的聯想。從歐洲畫史到老照片和當前的出口工業,圍繞衣飾的大主題而引發多個議題。旁觸的命題包括工業生產、文化身 份、紡織作為自主與抗爭的現場等。遼闊的時空錯落讓觀者迷路,不過似乎讓畫家打開聯想的領域。美術史的典故在作品上蒙了學術的面 紗,同時遮蔽了作者創作時的視覺想像淵源和作品的意圖。李青如何制定他的圖像選擇?他心目中的歷史框架與觀眾對象是甚麼?在作品的學術面紗之下有沒有埋藏其他寓意?這都是李 青這幾組作品留給我們的追問。

三組作品有 一縷若斷若續的迷蒙接連邏輯。論理似乎有可說的道理,但又似乎不必然,原因是貫通三組作品的是圖面意象,不是言論。穿過三組夢境 一般的章節、觸發連串聯想的,大概是「棉絮」或「羽絮」,那種用以充填棉襖的材料。這種羽輕柔靜的材料會順著微弱的波動飄舞,化為幻像 的羽雲,引起無端的遐 想。《幻術》畫的場面是脫離工業製作囚牢的一陣羽雲,化成世界地圖,在一刻靈光似的夢境呈現了製衣工業和資本運作的全球圖景。不過這裡沒有勞工階層的 譴責,因為同組作品的錄影和西洋畫又正面發揮婦女紡織勞作的原始創作記憶。

絮夢在第二 組作品中帶出了雲與降落傘的漂浮意象。我們從畫家的註釋裏知道降落傘的意象最後落實為女裸體上的華服。最後一組作品是了無人跡的 史前世界。畫家告訴我們這是自然博物館櫥窗的佈景,而他讓原始人撤離畫面,只留下一地褪落的體毛。這一連串夢境的劇終是原始人的臉與戴面紗的人互撞,兩個圖形於是混合而為一。

筆者對這系列作品的論述是以輕柔的絮材為 幹,用倒敘法貫串 當下生產現實、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現代初期對史前人類的想像。

順著李青使 用畫典的安排,增加了另一層解讀。作品首先由 戈雅的《戰爭的災難》開場。歷史背景是西班牙抵抗拿破倫征服的解放戰爭,戈雅描繪戰爭的殘暴和醜惡。接著提出的也是十九世紀的歐 洲畫,是「前拉斐爾」畫派沃特豪斯的《 珀涅羅珀? ?》。最後有一幅馬格利特超現實風格的作品,和民國時期婦女肖像。奇怪的 是,李青使用的中國素材很少,而引用的西洋經典繪畫在時代上跟中國當時或現代現實都相距甚遠。

李青新作品所設下的謎語很像他前幾年成名 作品的圖像遊戲。他設計了 明顯的圖面謎語,誘導觀眾注意,以致忽視畫面的時下社會議題。這系列作品有一條貫通的伏線,就是戰 爭。《戈雅之林》的原作在樹上掛了幾具截肢斷首的屍體,唐突噁心,但於這裏被棄 置的耶穌節慶戲服替代。沃特豪斯《 珀涅羅珀? ?》的紡織勞作固然是為等待丈夫從戰場前綫歸來。而李青的 降落傘油畫《降落慾望島》亦基於二次大戰戰餘物資被轉化為消費服裝的故事。

於是,讉責 戰爭的寓言從解放戰爭轉換到耶誕消費。而在耶穌誕己成為西方銷向全球的消費大狂歡的情景下,其隱喻的血汗工廠,亦在跨國商業的新時代裏替代了十九世紀的帝國殖民政治。錄影作品 《絮》的詩意失神聯想,出自機械式生產 程序中偷閒的片刻。在接連的油畫《幻術》裏,女工的夢幻情境正是世界地圖,是她勞工鏈條之上的資本運作全景圖。跟女工對 比的是珀涅羅珀。珀涅羅珀忠心矢志等候丈夫尤列斯從戰場歸來,於是她在家中的紡織勞作就成為支撐道德和意志的修行。 在戰爭的大後方,為了抵抗社會壓力,保持忠貞,珀涅羅珀的紡織勞作是自主自發的,而且有抗爭意義。

《豐盛之 冠》和《戴帽的女士》的時代定位是二十世紀民國。那是西方首次成為「化育」中國人民的年代,而衣冠的冠尤其像徵了文化轉向的標誌。通過降落 傘布料的故事,李青同時點出戰爭經濟作為新市場經濟的基礎。殿於系列之末的自然博物館櫥窗影射原始人脫離「原始」, 脫毛穿衣的假設故事。可是圖畫中又留了一絲線索,那就是遠處冒 煙的火山。觀者不禁懷疑原始人離場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因 為「進化」成穿衣戴帽人所致,還是被自然災難火山爆發威脅所致?

無論怎麼解 讀,李青的作品總是保留了他的謎底。於本文作者而言,還有一個未盡的謎,那就是西洋美術史和文化政治的關係。詮釋美術史意象在歐 洲十九世紀曾是轉入現代藝術的爭持陣地,如馬耐的經典意象挪用風波,曾是現代藝術的爭議焦點。亞洲近代的新藝術,挪用經典 亦成一時風尚,只是挪用的典故往往是離開本地歷史頗有距離的西洋經典。這現像似 乎有必要深究。在今天經濟和政治都不穩定的全球時局,變機叵測。於是,在這種混亂 時刻,是否歐洲現代歷史的淵源成為反省新秩序的必經之途,所以有必要從破碎的歐洲歷史意像中整理脈絡?或是 更淺近的原因:挪用西洋典故只是反映了中國學院界的新八股;學院正在努力消化西洋的文明史觀,以期為下 一步的學術重整建立基礎?又或許,此中沒有奧妙,沒有清晰企圖,只反映了這個時代的文化個性裡某程度的精神分裂?這些提問於這裡無法找到滿意的答案,只能打開問號,以俟來者。

張頌仁寫於人民共和六十三年初夏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