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首页 > 艺术家 > 艺术家视频
艺术家频道 - 岛

度日

记者:     摄影师:     日期:2019.11.20

度日 Long Day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展览,但时间于此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具体的一天——清晨、正午、黄昏、日暮。一天,被分解成不同的篇章,而那些原本赋予的自然意义,最终被勾连与放大,不仅是那些可以循环的二十四小时,也更是每个人生命体验中有着不同质地的亲密时刻。这也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一天的展览。它关于我们的时间意识,关于看似短暂不变的时间结构如何接纳并转化成漫漫长路的宽容。浓缩的瞬间可以历经万千,日复一日才累积成年。那些渗透到每日每夜之中的细微体验,留下了可以跨越时间的痕迹。

 

本次展览由泰康空间策展、阿那亚主办、单向空间联合主办,特邀11位活跃的青年艺术家展示其作品,他们包括陈维、陈哲、高倩彤、关小、胡晓媛、黄永?、刘任、陆平原、童义欣、姚清妹、张如怡。他们通过多元媒介的作品,如影像、装置、摄影、行为等,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探讨日常与时间的相对感知和私人体验。

 

本次展览的策划基于泰康空间长期对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关注与支持,同时将阿那亚艺术中心特殊的建筑结构与展览叙事相糅合,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贯穿一日的感官通道。步入展览,似乎是走进了一个既具象而又有抽离感的一日的入口,随着螺旋上升的流线通道,每个独立的展览空间从午夜起始,逆向呈现了一天中的某个时刻,直至清晨。

 

今晚去哪儿?伴随着一句入夜的问话,艺术家陈维将午夜城市的街景中充斥着的出了故障的LED广告牌,重新编辑制作成一组流动的抽象光影,让这些错误的图像在夜晚重新焕发新的生命。

 

这似乎是最平凡的一日。过剩的图像和碎片化的信息不断涌现,仿佛时间就渗透在这些频繁出现又消失的图像世界里。艺术家关小以一种类似公路电影的方式,用影像带领观众开始一段旅行。她不强调严谨的叙事逻辑,而是运用无数个片段和瞬间的叠加,去接近我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迷恋夜晚对光的感应。艺术家童义欣使用低速长曝光摄影技术拍下自己急速走过一片田野时不断打开和关闭手电筒的行为过程,相机只接收到有光时的奔跑速度,并在相纸上留下一道道长度不一的虚线。另一件作品将一夜之间潮汐的自然变化做了拟人化处理,并赋予了幽默的诗意。

 

黄昏是由昼转夜的临界状态,是稍纵即逝的一瞬。

 

黄昏也是一天中人对自由和归属的愿望冲突得最为激烈的时刻。艺术家陈哲以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小说《赤之茧》为母本,从图像、文字和声音三种媒介,看与读的两种感官体验同时出发,去无限解构这个发生于黄昏的小说文本。

 

艺术家刘任用油彩在收集来的报纸上写出黄昏的字样,随着时间流逝,字会渐渐渗入这些承载着每日海量信息的报纸之内。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实体的物质感正在遭受着虚拟黑洞的吞噬,而黄昏就像这被吞噬前最后的那一个时间状态,既美丽又悲伤。

 

此时我们进入了展览的另一条线索:关于24小时。

 

这里有地球24个时区的此时此刻,也有曾经一日的彼时彼刻。艺术家黄永生用20多台旧电视机连接着不同时区的摄像头的实时影像,直播着不同地域的日出日落。远方的光线与我们如此的紧紧扣连,同时又如此的互不相干。另一件作品收集了曾经一天中每一秒被上传到网络上的图片,并按上传的分秒进行排列。我们所看到此刻的图像,恰好对应了那一天的彼刻。

 

这是奇幻又自相矛盾的一日。艺术家陆平原用文本、装置、绘画等形式,来构建故事这一独特的媒介,创作了多个与一日有关的奇幻短篇作品,拓宽了艺术作品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状态。

 

艺术家高倩彤则以一种看似自相矛盾的方式去挑战人们心中对一些固有的图像和背后象征意义的认知:她把通常象征美好希望的日出风景变成黑白影像、把小孩房间内常用的发光壁纸的光源遮住、模仿商店里的霓虹灯招牌,却做成关门24小时

 

最后,我们逆行来到了一天的初始时刻,清晨。睁眼的一瞬,开始观看这个世界。

 

艺术家胡晓媛用摄像机近距离记录了自己眼睛观看的动作,以及被眼球捕捉到的对面的景物。这些看似枯燥而静止的图像,却是每时每刻都在极细微的变化着。相同的观看者与被看者是否在时间的瞬息间也暗暗发生着变化?

 

这里也仿佛是一个清晨的盥洗室。明亮的瓷砖、被混凝土翻制的舒肤佳香皂和一株植物,艺术家张如怡擅长用看似日常的场景和物品去探讨空间的多样性和兼容性,并将时间的流动融入平静无声的氛围之中。 

 

倒置的时间与24小时两条线索相交织,逆行至展览的终点即清晨时刻,却同样映射了日复一日的新生时刻。要离开展览,不得不再次从清晨走向午夜,逆行上升、盘旋下降,我们仿佛迎来了新的一日,又好像倒流回观看的起点。

 

将我们拉回现实的是,艺术家姚清妹于1026日在螺旋空间底部的圆形剧场举办的行为表演。这次行为表演是一个在地创作的项目。阿那亚社区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私托邦,一个典型的门禁社区,也对应一个捕捉观众的封闭剧场。这个表演从探索阿那亚社区的地理边界延伸到流动的身体边界,对焦至社区内的工作人员并邀请他们参与其中。社区的保安、保洁、置业、酒店的服务人员,作为社区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区推崇的筛选体系中难以调和的异质性元素。他们一天的工作、身体的活动范围、身体姿态、话语等都能在社区的剧场时间里,都能成为捍卫或者动摇社区日常表演的边界因子

 

离开逆行的一日,艺术中心不远处是单向空间书店,这里有对时间的另一种观看方式。1017日,第五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在阿那亚社区举办,其出版物《单读》也迎来了第十个年头。作为以文学为生发点的复合性文化平台,《单读》选择在十周年之际邀请泰康空间联合策划了摄影展十年之后。摄影,作为《单读》和非营利艺术机构泰康空间都长期关注的艺术媒介,成为了两个机构的连结点。展览推介了八位艺术家,分别是蒋志、彭可、邱震、任瀚、塔可、于默、张晓、朱英豪。他们的作品都曾先后发表在《单读》及其新媒体,是打破艺术和文学边界的重要声音。

 

十年之后摄影展并非存在于常规的白盒子式的展览空间,而是一间以灰黑为基底的书店建筑空间,并已有组织地容纳了非常丰富的书籍。在相对饱和的书店内容、复杂的内部组织结构之上加入摄影展览,事实上是极具挑战性的。空间的商业性决定了读者/消费者的参观动线与书店原有动线需有效糅合,而展览中的摄影作品需要在密集的文字中呈现图像的思考和力量。红色的动线从书店入口的地面,曲折延伸并串联了书店中的八个公共空间,从地面指向天空,从天空折拐向空间的深处。

当摄影图像与文字在商业空间产生互文,人们在行走中,可能会在阅读文字的思维中偶遇图像,也可能会在图像的观看中回到文字,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反复交错,在二者交叠的灰色空间中打开了阅读与创作体验的更多可能性。

 

摄影所有的技术改变都无法取代那个瞬间,当你决定动一下手指的时刻。

 

这个世界上大概已经拥有了如恒河沙数一般无以计量的照片。然而也并不是每一寸地理都被收藏进了人类记忆。就像大部分日常语言都不是文学,地球上的溢出这个空间的超量存在的照片也只有很少算是摄影作品。而在光阴之中,方见到跌宕与转折。就如好的文学常是由败笔积累而来,摄影家们选取那个瞬间的准备过程也是漫长的,曲折的。他们在寻找与其捉迷藏的世界,这是两种苦作工,与此同时,文学家的打字机也在沉默中等待着被敲响。

 

十年一瞬,什么是那个决定性的一刻呢?

 

咔嚓和句号。

 

 

 

 

 

 

展览信息:

 

展览主题:度日

展期:2019.10.18 - 2020.4.5

艺术家:陈维、陈哲、高倩彤、关小、胡晓媛、黄永?、刘任、陆平原、童义欣、姚清妹、张如怡

策展:泰康空间

主办:阿那亚

联合主办:单向空间

地点:阿那亚艺术中心

 

展览主题:《单读》十周年摄影展:十年之后

展期:2019.10.18 - 12.31

艺术家:蒋志、彭可、邱震、任瀚、塔可、于默、张晓、朱英豪

策划:单读 x 泰康空间

地点:单向空间 · 阿那亚店

其他视频
换一换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