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首页 > 艺术家 > 艺术家视频
艺术家频道 - 岛

《长物志》第三回展:王思顺

记者:     摄影师:任硕     日期:2013.06.24

王思顺在《长物志》项目的作品名之为“向时间之矢复仇”,这是一个充满古典情怀和英雄主义的命题。王思顺近来沉迷于对事物间某种恒定属性的物理关系的形而上哲思,不惜主观臆造种种自认精确的物理关系和客观律例。

在作品“向时间之矢复仇”中,他将散落于自己生活于其间的黑桥村马路边两件物体搬移至展览空间,观念的玄机在于艺术家事先测量了两块随机的物体在其原初位置时彼此间的精确距离,然后在展厅中同样定置了这一物理距离,借以恒定化其物质关系。对荒诞不经的定理和原则近乎偏执和极端的捕获,并不意味着真正获得了某些客观法则,其中展现的更重要是艺术家对事物的精致思考。

如何让事物持存,确定崇高,永恒性,成为一种无限自我循环的焦虑和困惑。我们面临文明的失落和严重的价值缺失感,事物终究是容易消逝的,恒定对我们来说本身就是困惑。面对无意义的世界,杂乱无章的事物,也许我们所能获取的唯有某种形式的恒定以及对建立秩序的无穷尽焦虑。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时间之矢永远是单向性的,永远只能向前流逝。它体现着能量从集中到耗散,从有效到无效,我们无法阻止熵的增加,因而也无法逆转时间的推移,在此,“历史”也就具有了实质性的意义。按照这样一个规律,我们的时间必定走向毁灭,这是一个很悲剧色彩的论断。

向时间之矢复仇,这一行为带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而且赋予其一种英雄主义色彩和古典主义的美学特质。从这个角度来说,“向时间之矢复仇”是一件很古典的作品,如同古希腊雕塑一般,在希腊的哲学家看来,万物静默如靡,万物皆具神性。艺术家找到了一种在语言上能够穿透古典精神的形式。

王思顺说,事物如果无法持续和被把握,将无法获得意义,并无时不刻让人焦虑和不安。我试图寻找事物自身的理由和逻辑。

关于“长物志”

“长物志”系列艺术项目,由申亮、卢征远、王思顺、梁硕、闫冰、胡晓媛、赵赵、杨心广共八位艺术家的个案展览组成,概念借用自明代文震亨物质文化研究同名书。“长(zhanɡ)物”——意指无用之物,但在古典时代的文人却要藉此建立其全部精神生活。在当下非物质化时代的语境中,借用这一词汇展开对艺术物质化的探求及其可能性,旨在希冀从关注物质的摧毁、转化等前提下寄托文明的焦虑。该项目以对传统的反观与超越展开价值重建,通过8位风格各异的艺术家独有的、个体化的、非普遍意义的言说,呈示艺术家语言、行为与“物”之间此时此地具体的关系结构,籍此做为我们因“词”与“物”,日常生息嬗变为寻味形而上本质的基础。

其他视频
换一换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