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成品的使用和装置艺术的兴起,模糊了传统意义上对“雕塑”的定义,继而拓宽了“雕塑”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加上博伊斯的“社会雕塑”、白南准的“影像雕塑”及行为雕塑等创作形态的出现,使如今仍然使用的“雕塑”一词指向了几乎无所不包的可能性。
年轻艺术家梁硕和杨心广都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接受过最传统严谨的雕塑技法训练,他们迥异的创作方向可以说很好地诠释了从传统技艺向当代创作演化转换的过程。
梁硕在摒弃传统雕塑手法后,创作一直保持着观念性的、结果无法预期的、无厘头式等特征。梁硕痴迷于日常生活细节的魅力及荒诞,在近几年的《臭美》、《临时结构》和《费特》系列中,他将大量的从小商品市场和旧货市场上淘来的日用品和废弃品重新组装,这些物品本来的功能被弃用后,另一些特征却被发掘和放大了。梁硕坦言如今的他正在经历又一次“承上启下”的转变。
相比而言,杨心广的创作与传统的雕塑概念更为接近一些,对木、石等材料的改造体现了“眼—心—手”三位一体的劳作式的体验过程,而作品的最终形态毫无保留地呈现了艺术家的劳作。杨心广的创作既有极少主义和物派的形式主义美感,也包含了“物我一体”的自然哲学思想。
本次讲座透过两位艺术家的创作思考,探讨人的情感与意志如何参与到物的本质和客观中,叙事表述与抽象形式如何体现在雕塑创作中。
演讲者
梁硕,1976年出生于天津蓟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杨心广,1980年生于湖南省宁乡县,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主办方
21世纪当代艺术促进会
作为由国内私人赞助的非盈利艺术机构,21世纪当代艺术促进会的成立宗旨是研究并推动中国当代年轻艺术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