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美丽新世界

主办单位:陈绫蕙当代空间·北京
日期:2006/1/7 至 2006/2/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8503信箱17分箱
策展人:郑乃铭
       

真的是美丽新世界吗?林佩淳与翁奋的艺术对话 /郑乃铭 新的世纪,艺术在讲究极度写实现世的情况下,也逐渐在思辩背后的人文议题,那是来自越来越趋于便利性的计算机科技与都市化进程双重挤压之下,人的位置;又到底应该被摆置在那个定位里? 都市化进程的脚步,对任何一个地区来讲,都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就好像当以前计算机科技还没有那么普及化之前,人与人之间是非常在意与珍惜彼此,因为空间的距离,让两个人反而有更宽阔的胸襟来看待对方,而不像现在整个人际关系都被挤压成为平面化,造成人和人的关系,或许空间感的框线不再那么明显;却由于靠得「太近」,所有的作为都倾向于消费性、买办性,缺乏足以沉淀的空间,使得人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人工规格化。 这当中,计算机的便利性,在整体人文进化过程,应该扮演着相当举足轻重关键性位置。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时间与空间的对立关系,它的载体错置了这两者之间长期以来的对立性,让人类只要透过键盘就能把距离彻底压缩与转现。同样道理,计算机的出现也影响到传统人类的书写方式,这其实与现阶段中国最为全民化书写形式简讯,其实有着相当密切的脐带关连。由于,计算机的书写接口建立在平板、立即格式上,所以,它必须变得更简洁、更有所谓的表达效率化,因此过去传统印刷品的文以载道、美丽词藻、情绪铺陈转合,进到计算机的书写系统里面,就彻底被去量化。被去量化,倒不意味就留下精质化,这一点倒是得先提出说明的。计算机固然能够缩短时空的差距,可是因为屏幕的视距、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使然,就逐渐演变出了简讯式语体,表面上;人与人之间的与交换日趋精简,骨子里;却可以说是人的思想过度被简讯化了。 书写的方式改变了。同样,计算机也改变我们对生命的看法。复制生命或复制自然,尽管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引发众多的争议,但这股潮流却好像没有停止过,相反地也成就了另一股社会科技的热门话题。当代艺术家从这些科技文明的发展中,理出了创作的灵感,尤其对于计算机过度被运用(或依赖)之后,所带来的一些足以惹人深思的社会影响课题,也透过不同的创作表现,直接与间接方式做多方面触击。【美丽新世界】这个展览的构想,就是因为台湾艺术家林佩淳的数字影像装置作品所启动的灵感,而巧合的是,林佩淳也企图通过数字计算机的影像创作,希望能够探讨计算机在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另一层负面性影响。而其实这里所指负面性,更真确讲;则应该是一种极度正面性思考;思考计算机对于现代人文所造成的冷漠与无感。 【美丽新世界】专题展,意图从两个角度来切入,一是从都市化进程来看现代人所处的环境异化问题;另一个则是从计算机科技普遍性所延伸出来的人工化课题。本质上,两者都是紧扣在一个时空结构里面,只是观视的层面互有深浅程度差别。我企图从一个比较正面的字义,来谈一个倾向负面性思考的人文话题。这也就是说,美丽新世界;或许是我们眼能观视及所处的环境,只是在这个外相的里层,是不是真的就是美丽新世界呢?就得需要进一步来思考了。因此,在选取艺术家方面,先是设定数字电子媒材与平面作品这两项素材,接着在从这里面来挑选合适的艺术家。不过,在针对作品的定调方面,就完全跳开直接陈述负面主体描述;而是采取作品是属于正向响应的表现,希望从这样的角度来推展出对于外相瑰丽、内底却中空化的潜质危机。由于,展场的空间并不能够承载过多艺术家,同时也为了能够让艺术家的作品得以更聚焦,最后采取两位艺术家对话方式来作为定案。 台湾艺术家林佩淳的作品,过去也是从平面绘画着手,近年来的创作主力则集中在数字电子媒材,在与精善的专业计算机工程师合作搭配之下,她的作品不断呈现技术方面的突破与观念上的跃进,作品的主轴始终紧扣在科技对环境产生质变思考议题。尤其,林佩淳对于科技复制自然(或人类)生命这个内容,一直有着相当程度的关切。比如说,她曾经撷取温室培养植物的模式,通过透明器皿与3D三维效果,让观者可以从外面看到植物长成的情况,同样地;她也尝试将复制人的概念直接就放到这个所谓无性培养皿里面,生命;在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中,似乎也成为一种科技基因能够不停重复的过程与结果,它与传统人际伦理是全然绝缘(一如那个透明的玻璃器皿)。从对生命温度的再思考,林佩淳对于科技越进步冲击到自然生命的话题,也不断提出她自己的观察与忧虑。她继花卉的主体之后,则将焦点转移到蝴蝶身上。她让观众置身在一个漆黑的空间中,墙面尽是一个个彷若标本的蝴蝶,运用光栅片所处理的蝴蝶形身,可以随着人视线的移动而改变着模样与颜色,而当观众伸出戴着白手套的双手时,则会发现蝴蝶竟然飞到你的双手上。对于这种伸手就可以捕捉到蝴蝶的感觉,的确会让观众兴起儿时的某种玩心。问题是,当你正视这些美到极致的蝴蝶时(即便是墙上的标本),才会发现原来这些全都是计算机科技所制造出来的无基因生命体。林佩淳从人类喜欢收集蝴蝶标本的入手,但却透过计算机复制出无基因美丽蝴蝶;更让这些没有生命温度的复制蝴蝶也被制成一个个标本模样,那种发现真实情况的心理撞击,的确会让观者重新思考人类本身处在科技文明之中,自己的位置到底在那的深刻忧虑。从复制无基因的蝴蝶标本之后,林佩淳进一歨谈到人类涉入复制自然生物的课题,也就是她让观众自己来掌控对蝴蝶形身的创造。她把一般计算机都会有的小画家配备内容考纳进来,让观众回到一个平台上,可以在平面仪控板上选取蝴蝶的标本,接着还可以直接上色,最后,再按一下键盘,刚刚自己所绘制的那只蝴蝶,竟然跑出了仪控板,飞到了外面的投影墙上了。观众从本来的纯粹旁观角色,进展到涉入制造无基因生命复制的过程与结果,所谓美丽新世界,恐怕就会更叫人有点毛骨悚然了吧! 除了林佩淳的蝴蝶作品之外,平面作品则选了海南艺术家翁奋的影像艺术。翁奋长期以来就相当关心中国都市化进程,可能带来的环境异质化情形。翁奋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环境变化议题上,始终采取一种相当迂回的观照态度,也就是透过青春少女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情感抽离,反而强化一份无法扭转现实的无力和视觉张力,深透内心的程度是很教人玩味。翁奋是个相当擅长会运用画面构图来讲故事的艺术家,在他的鸟瞰系列作品,找来了年轻的女学生;让她们以背对观者的方式入镜,翁奋等于就是邀请观者与这些位女同学共同来看中国都市改变的情景。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高楼林立的上海都会,也能看到海南,都市化的程度越深,似乎也就意味着这个都市的文化特质不断在崩离,越来越一模一样的都市化建筑,是否也就等于这个城市生活富裕程度越平均呢?翁奋全然不愿意提出任何个人答案,他只想让观者自己来思考这个问题。翁奋以青春生命来作为问题的接口,一方面固然可以突显都市化就好像年轻生命抵挡不住盎然之姿,另一方面却透过如此青涩的生命;来迎战都市化越深却对未来越茫然的淡漠。思索经济环境起飞之后的中国现象,这几年不断透过影像作品来作为表现,只是多数的作品表现;以直接描述人的内心况味为主调,比较着重在彰显情绪的风景,却没有谈到与环境的对位关系。翁奋似乎在这一波艺术表现课题中,很清楚跳出既定框限,他不愿过度指涉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对于这个经济环境改变,已经彻底为物化的都会,提出严苛的看法。他一方面极端尊重都会化进程所带来的变化,却也很深层透过青春少女正欲飞扬的生命,让她们直接来眺望未来,由她们眼中来提出对将来的想象;是憧憬、是迷惘;亦或是无动于衷呢?像这样的创作表现,非常贴近现世的写实,但也能够提出另一种角度来作为思辩,而不让艺术家的想法只停留在个人式情绪书写,翁奋这样的艺术语言,既能够纪录了现代中国都市化的情景,也能把一个知识分子对于环境在改变过程中,有可能也在流失最宝贵的人文思想或资产,梳理出一条可以提供参思的路径,对于不断捏塑生命中的中国大都会来讲,是不是把高楼盖得越高、越多;就等于都市化程度越高呢?美丽新世界,评断的标准是否以高楼林立来作为依据呢?美丽新世界,是否都应该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呢? 也许,在计算机科技的通达底下,在不停兴建的高楼阴影下,美丽新世界,恐怕定义会越来越难界定。但,思考的空间,却也因此越来越宽阔了。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