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洗浴中心——牟柏岩雕塑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日期:2003/12/2 至 2003/12/6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艺术家:牟柏岩    

关于洗浴中心 1、《缘起》非典前,牟柏岩受北京市一家正在建设中的洗浴中心委托,为这个洗浴中心的男女浴池各创作设计几件雕塑。为达到老板的要求,老牟去施工现场做了勘察,以便确定尺寸、位置,甚至雕塑最后的颜色。因为要放在具体的洗浴环境中,所以尺寸必须比真人大,因为周围全都是裸体的人走来走去,搞不好会与他们混在一起,分不清哪是雕塑哪是真人。色彩必须强烈、明确,也是为了能从环境中突出出来。造型上的概括处理也是必需的,为的是不让个别的细节抢了人的眼睛,而是让最能打动人的意境突出来。雕塑的实际制做是进入了非典时期,反正别处也不能去,老牟认认真真地把这批雕塑一件一件地做好。他说,自己的创作也没有这么花力气、花时间这么细做。可是,这些雕塑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创作,因为有人委托,有具体环境限制,所以,老牟觉得自己对于艺术的所有想法都用不上,只有面对着眼前的一个个的胖人,一刀一刀地做下去。但是做什么呢?只有做形。从整体形的势、方向,到局部每一处形与形的交接、穿插反复做下去,直到所有的局部都不再引人注意,一件完整的雕塑呈现出来。最后着色时,也是同样。五件雕塑完成后,老牟就有了心事,觉得这些东西做出来,堆在那里,明明是自己的作品,可是又好象不完全是。想来想去,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做这些胖人的时候,心里一直是瞄着洗浴中心的具体环境。可洗浴中心到现在还没有建好,因此这些雕塑的最终效果就没法确定。老牟的心事就一直悬在那里。一天,老牟偶然路过学校澡堂,忽然灵机一动,何不就在这澡堂里办一个展览,一方面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实际验证一下这些胖人儿与真正的洗浴空间的关系?跟院综合办一说,得到大力支持。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个很特殊的,办在澡堂里的雕塑展览。

2、《回归》前些日子,新调整后的全国城雕委召开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展的筹备会。会上大家皱着眉头想来想去,给这第三届找说法,最后终于找到了。原来,第一届城雕展,实际是一个设计稿展,因为大多数作品都是雕塑家做的一些小雕塑,或者是一些等待要去在实际环境里完成的小模型;第二届城雕展大多为建成后立在具体环境中的作品照片,雕塑占了照片的大部分,你只看到雕塑,看不到环境。这正在筹备中的第三届,更加强调与环境的关系。要求入选作品,一要有环境沙盘;二要有环境平面图;三要有实景照片;第四才是雕塑模型。四位一体,重点反映雕塑与环境。三届城雕展,每届相隔十年,让人看到城市雕塑不知不觉中的进步――环境越来越重要。城市雕塑总有具体的环境。雕塑设置就要考虑这环境的条件与要求。甚至可以说,把雕塑从环境中拿出来,就看不出雕塑究竟好在哪里。这一来雕塑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雕塑好象不那么绝对地重要了。其实,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着正是雕塑真正的回归――向环境回归。在现代主义艺术之前,雕塑家一般不会莫名其妙地自说自话地做雕塑。他总是在接受委托后,为一个具体的环境创作,如我们今天在博物馆看到的兵马俑、木俑、石像生和泥像,其实都有它们当年实际的安身之处,或者是陵墓,或者是庙宇,或者是石窟和一般的建筑。欧洲的米开朗基罗和罗丹的雕塑也是为具体环境而做,其他的大大小小的稿子则都是为这些雕塑做的准备工作。甚至画家们如达·芬奇、拉菲尔,还有好多后来的画家的画,也都是为具体的环境而画,或者某一堵墙,或者某一处神坛的构件。应该说,现代主义时期艺术家个性的高扬而产生的自由自在,只为自己画或只为自己塑的风气,其实是历史上的特例----个别现象。今天,牟柏岩选择学校的公共澡堂来举行自己第一次个人作品展览,有意无意地提示出雕塑艺术的本来面目。实现了一次雕塑向环境的回归。牟柏岩应该算是孙家钵教授近年来最满意的弟子了。从附中到雕塑系本科,又接着读研究生,他不象那些机灵的一掐就流水的学生,而是遇事爱思考,爱较真,总是要把困惑自己的事物琢磨个底儿掉才算。这样实践着,琢磨着,慢慢把写实雕塑理解到了一个段位。家钵给学生上课,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要学生看得更整一些,但不是眯着眼看,而是睁大眼睛,因为眯着眼只会看到轮廓,而睁大眼则会看到空间,特别是前后的空间。这简单的一句话,却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老牟为这句话,鼓捣了三年,直到有一天,家钵说:行了。在美院的写实雕塑教学中,特别是泥塑写生课上。学生们往往是一对一地比照着模特儿做,追求空间中的两个点的相似。那溶化在两点周围的空间,永远不会进入观察者的视野。中国人的老祖宗们其实从来没有这样死盯着两个点比来比去。空间永远在他们的视野中。不信你看兵马俑,虽然一个个俑之间似乎没有多少变化,但当他们被排布在广阔的空间中时,那铺天盖地的气势,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做兵马俑的艺术家们看重的是什么。你看唐陵、守陵前通道两旁的石像生行列,它是那么准确无误地引导着你眼睛甚至心灵的方向;还有敦煌、龙门、大同的石窟中满天满地的大小雕像,让你感到自己是站在了天堂中。老外也有好的例子,比如贾可梅第,从他的雕塑作品中,你决不会忽略掉包围着观者和做为对象的雕塑之间的空间。他的绘画,则让你看出模特儿与画家之间的距离,模特儿与他后面墙壁的距离。你甚至会感觉到这空间的浓度。现代艺术家们也有做得好的,极少主义雕塑家们在宣布雕塑自身不依赖任何象征寓意的想象即可以客观存在的同时,引领观者感受到雕塑作品与其所存在的空间不可或缺的、独一无二的关系。只要是雕塑就必须彰显空间。空间、雕塑、观者,永恒地互动着。要举例子,古今中外,大概会有许多。总之,雕塑应该不只是那泥塑的一团,也不只是以肖似于一个上帝的造物为满足,它至少是与包围着它的空间永远分不开的,而且应该拥有更多的、更具体可感的空间。 为具体的环境,具体的空间专门做出来的雕塑,就是天然带有这个具体空间与环境氛围的雕塑。牟柏岩用这个办法,把握了雕塑的同时也把握了空间。或许,古代雕塑家们正是用这个方法来把握雕塑与空间,而这个诀窍已经被我们遗忘了多年。

3、《尾声》大家参观老牟的展览,有两种状态,一是穿着衣服,在平时自己光着身子走来走去的空间里,因着这些雕塑作品而重新看待平时熟视无睹的洗浴空间;或者是光着身子,湿淋淋地与这些雕塑处在一起,这时你可能会看到雕塑做为艺术的完美,认识到人类为什么要做雕塑而不是满足于只盯着自己的身体看。无论如何,做为观者的你,从空间的角度上看,已经被老牟预先考虑在内。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