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

主办单位:中外博艺画廊
日期:2007/6/30 至 2007/7/30     地址:中外博艺画廊
策展人:林茂 何桂彦
    艺术家: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何多苓庞茂琨刘虹钟飙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术界将四川伤痕乡土时期出现的艺术家统称为四川画派。尽管当代的四川油画已不局限在地域,而是走向了国际,但四川油画的起步却是从四川画派开始的,因此,对其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研究十分必要。透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讨论作为文化史、精神史的艺术史与形态史的艺术史之间的区别,以及中国当代艺术中地域性与当代性、国际性等等诸多问题的联系。   

四川油画的第一个高峰是80年代初,1979年的建国三十周年美展1980年的第二界全国青年美展1982年的四川美院油画作品进京展1984年的四川美院油画、版画作品进京展,以及1982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创作教学座谈会在四川美院召开,它们共同成就了四川画派的辉煌。   

四川画派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进入了艺术史,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自身的人文传统:立足现实、关注社会,敏感当代文化的发展倾向,注重艺术的个体实验和前卫精神,将艺术的道义感、责任感放在首位。不管是早期的伤痕美术野草画会乡土绘画新具像西南艺术研究群体,还是九十年代以来的代表性展览,如中国经验陌生情景都市人格等,四川油画都能紧随中国社会从乡土中国现代化中国国际化中国的发展进程,并以艺术创作来言说和思考当下的社会、文化问题。随着四川年轻一代艺术家逐渐走向成熟,四川油画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毋庸置疑,不管是从一个群体、一种现象,还是从艺术运动、美术思潮的角度入手,四川油画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是一次对四川画派成长历程的回顾和梳理,并且从地域性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在方法上也是一次更新,它将为推动学术界对四川油画进行深入的研究做出重要的贡献。   

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美院的新老艺术家,向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为推动中国艺术发展所作的各项努力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向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吕军主任对四川油画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罗中立                     

200667

参展艺术家:  

罗中立、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何多苓、高小华、程丛林、庞茂琨、刘虹、龙全、秦明、张杰、陈安健、钟飙、杨谦、忻海洲、陈文波、俸正杰、鲁邦林、冯斌、朱小禾、朱毅勇、何森、杨述、郭晋、沈小彤、陈卫闽、陈可之、郭伟、翁凯旋、罗发辉、奉家丽、甫立亚、张奇开、张濒、陈树中、王大军、陈可、曹静萍、韦嘉、罗丹、沈娜、侯宝川、熊宇、李继开、赵卿、何成瑶、阎彦、李强、刘芯涛、庹光焰、小杨、雷虹、何剑、朱海、叶强、裴庄欣、张发志、蒋建军、毛艳阳、熊莉钧、俸正泉、白海、康璨、高瑀、陈芸、杨柳、林茂、杨纳、杨墨音、刘明孝、张仁强、何红蓓、刘骐鸣、何艳、京红梅、胡鸿雁、魏言、张春继、黄引、王煜、黄淋、冉劲松(排名不分先后) 文献涉及的艺术家:  王大同、夏培耀、马一平、张方震、叶正昌、冯星平、毛旭辉、王川、王嘉陵、罗群、莫也、赵能智、潘德海、张小涛、谢南星、杨劲松、王亥、杨冕、王毅、庄红艺、何晋伟、任小林、曹钟伟、赖城潞(排名不分先后)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