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资讯】厌倦了朝九晚五?艺术如何回应重复的「无聊」

日期:2020/5/29 至 2020/5/29    
       
没有重复,何谈生命。

——克尔凯郭尔



 

 “练习曲”展览现场,阿那亚艺术中心

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人生中的很多时刻,我们感觉自己就像整个体制下一颗螺丝钉,过着日复一日的被设定好的生活,被枯燥折磨得无所适从;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会觉得,这些不断重复的、消耗的行为就是生命本身,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每天把沉重的石块推到山上,周而复始,没有意义,没有终结……

 “练习曲”展览现场,阿那亚艺术中心

重复性的行为带来的是消耗还是超越?近期,一场名为“练习曲”的展览就此展开探讨。虽然名为“练习曲”,但这并不是一场关于音乐的展览,而是用视觉的语言对“练习曲”的内涵展开诠释。
 
因为在音乐中,练习曲是一类为了提升演奏者对某种单一乐器的特定技巧而创作的通常短小的乐曲。与想象中不同,练习曲并不意味着简单,有些甚至达到非凡的难度。练习曲作为日常性、重复性、消耗性的基本练习,需要个体独自大量地演奏从而熟练掌握并驾驭,因而也是个人的、内省的。

 “练习曲”展览现场,阿那亚艺术中心

正如策展人沈宸所述:
 
展览试图通过12位艺术家的作品重新对“练习曲”所承载的丰富意涵进行回应。并以节奏与控制、时间与欲望、消耗与新生等为线索,探讨“基本”与“重复”所能塑造的无穷变化与潜能,以及个体又是如何在循环往复的一次次练习中面对自我,汲取力量或消磨殆尽,困顿其中又或实现超越的。


6种重复性行为“样本”


行为一:健身、学英语
关键词:中产、家庭生产、讽刺

李燎作品展览现场

2016年,李燎从妻子那听到她老板讲的一个秘诀,说每天做八件事,就会成功。李燎很想成功,于是开始实施这个方法,从2016 年开始每天做八件事,并将这八件事情记录下来,包括做晚饭、打包行李、和爸爸喝酒、学习英语等事无巨细的事情。
李燎《每天八件事》 2018-2019
胶带,荧光笔 
整体尺寸可变

这个记录中也包含了他《做更好的人》这一项目。李燎非常渴望成为一个中产,在观察中产具备的普遍符号后,决定开始实施一系列计划。他选择在一年的时间里每天健身、每天学英语,并严格模拟妻子的作息时间,朝九晚九,学习过上一个中产的生活。

李燎《做更好的人》2019
单频录像(彩色,有声)
189'45"

李燎以视频的方式展现了锻炼后得来的腹肌并配上 60 篇《新概念英语》课文,又将自己的完美腹肌如战利品形塑成希腊雕塑般的汉白玉石像,这成为李燎内外兼修的象征。

通过颇具寓言意味和自嘲式的行动,李燎对家庭生产、社会生产及艺术生产的评价机制提出观察与质疑。
 

行为二:口腔计划
关键词:语言、文化冲突、身份
何翔宇作品展览现场

何翔宇的“口腔计划”灵感源自他的日常生活经验。在搬到美国匹兹堡后,由于语言不通,艺术家陷入了近乎失语的状态。于是,他开始通过舌头与上颚的碰触去感受口腔。艺术家把这种体验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实现了将触觉的感受和想象转译成视觉的表达。

何翔宇作品展览现场

在何翔宇搬到柏林后,他对这种体验的表达依然在艺术创作中持续显现。就比如于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的作品中,包含了多件由舌头碰触上颚的触觉感受转译而成的、呈挣扎状的铸铜雕塑。

何翔宇作品威尼斯双年展展出现场

在“口腔”这一私密、温和的意象背后所展开的,是涉及身份、语言和文化政治的一系列尖锐冲突。
 

行为三:办公用品的重复利用
关键词:橡皮筋、现代企业、极简
 
Ignacio Uriarte作品展览现场
 
现代城市的工作环境和每日重复的例行节奏不仅是 Ignacio Uriarte 的创作来源,也是他长期的研究对象。

在这件橡皮筋装置中,艺术家仅使用到日常办公及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橡皮筋作为素材,通过看似随意但严格控制的形态,使得无数形变且不规则的橡皮筋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形,如俄罗斯方块一样填充在留白处,精确地填补空间的缝隙。

Ignacio URIARTE《橡皮筋毯》 2015
地面装置,橡皮筋
尺寸可变
  courtesy Fondation Hermes Tokyo


Uriarte 对同类主题的长期关注与其早年在大型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经历密切相关。艺术家通过使用严格的逻辑方法,使工作环境中的微小细节、杂乱元素和不断重复的程序成为创作基础,反映个体深层的精神体验。


行为四:打铁
关键词:机械、温度

童文敏《工厂项目-594厘米的认同》2016
行为,中国重庆合伟铁艺厂
单频录像(彩色,有声)
25’20”

《工厂项目》是童文敏近年来的代表作之一。在“重庆合伟铁艺厂”中,她持续25分钟摔打一根长594厘米的铁皮;日常工作结束后在铁艺工厂打铁共七天;打铁结束后,每天选择一种工厂生产的供出口的床睡觉,共七天;打磨工厂废弃的碎煤炭共约 70 公斤 1200 块,组合粘贴在木板上……
 

童文敏《工厂项目-睡觉 》 2016
行为,中国重庆合伟铁艺厂
单频录像(彩色,有声)
10’00”

艺术家曾经阐述,自己对打铁的兴趣源于远亲是铁匠的经历。工人的工作看似机械、重复,但观察久了觉得虽然他们凭借着肌肉的记忆工作,但因为不需要太多的脑力,所以可以想象其他事情,思绪可以飘得很远,私密、丰富、饱含情愫,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童文敏《工厂项目-亚光》 2016
行为,中国重庆合伟铁艺厂
行为装置:煤炭,钢架,木板,胶;行为记录照片:数码印刷
180×130 cm;17.78×13.92 cm

通过时常简化的或具规律性的动作,艺术家不断地展现着身体与行动的丰富性和象征性。


行为五:日常闲谈
关键词:琐碎、私密、危机
 

刘诗园《触景生情已不知》 2018
单频录像(彩色,有声) 
21'55"

在刘诗园导演的《触景生情已不知》这一影片中,展现了一些生动唯美的自然场景以及一对夫妻在餐桌前的谈话。他们就大量话题展开讨论:睡下的孩子;餐桌上的鸭子的名字;杀死一只无辜的蜜蜂;丈夫关于日本文化的独到见解;自带咖啡杯的重要性,以及“态度成为形式”时的美妙。这些对话既无聊、琐碎又是思辨式的、知识分子式的。

刘诗园《触景生情已不知》 摄影:凡琳

日常现代生活的私密碎片在此被公之于众,同时显现的,还有“危机”的日常特性:危机并不是由重大意外事件带来的,而正是潜藏在一复一日的平常生活及琐碎闲谈中。

刘诗园作品展览现场


行为六:擦拭绘画
关键词:潜意识、手稿

王海洋作品展览现场
 
王海洋早年的动画创作起源于他的绘画实践,通过使用色粉在同一张砂纸上绘制再擦拭,周而复始,没有普通意义上的手稿留存。

王海洋《金色呼吸》  2016
单频影像(彩色,有声,循环)
54"

对观众而言,看到的是艺术家信马由缰的思维超越,而他却将其创作实践视为挖掘自我潜意识的有效途径,如艺术家所言:“我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里的图案,并试图释放自我深层次的精神暗涌。表面是混沌、怪诞、超现实的想象,其实是有内在逻辑的。而这个逻辑点的随机运行正是我试图去主宰、创造的。”
 
王海洋《交流》  2016
单频影像(彩色,有声,循环)
1'08"




AB=艺术商业
沈宸=空白空间策展人

AB:最初你是怎么想到用音乐中的“练习曲”去结构这个展览的?

沈宸:音乐是所有人都拥有的经验。具体到这次展览中借用的"练习曲"的概念,和我最近对危机和困境的思考相关。

张子飘作品展览现场

AB:你如何找到音乐和视觉语言二者之间的互通点?

沈宸:音乐和其他视觉艺术一样,都是通过身体性(听觉、视觉乃至触觉等)的感受调动、刺激以及更新我们的认知与思考。

王拓作品展览现场

AB:展览主题虽然从“练习曲”出发,但事实上也是在探讨日常行为的重复性,对于重复带来的是消耗还是超越,这一点你如何思考?

沈宸:其实正像展览中作品透露出的那样,日常行为的重复性是普遍的,却也有着当下的特殊性。消耗和超越,两者本身也并非能截然分开,超越也是通过不断累积消耗达成的。

刘文涛《无题》 2016
布面铅笔 
Φ200 cm

AB:展览所在地位于阿那亚,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并且风格属性很强的社区做展览,你如何思考与受众的关联?

沈宸:尽管阿那亚艺术中心位于阿那亚园区内,更多是以社区为中心展开的,但这里每年也有众多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访客。这次展览概念从每个人的普遍性经验入手,也是希望能给一般观众提供进入展览话题深层探讨的入口。

阿那亚艺术中心 
(文章来源于艺术商业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