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资讯】聊涂鸦只知道KAWS和班克斯?他才是街头艺术出圈第一人

日期:2019/7/12 至 2019/7/12     地址:雅昌艺术网
       
近年来街头艺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Banksy自毁拍品到KAWS在各处遭遇哄抢,街头艺术正以其特别的形态从边缘走向核心。不过在他们成名30年前,街头艺术家的各种玩法其实早已被凯斯·哈林(Keith Haring)试了个遍,这位街头艺术的闯将是真正意义上艺术出圈第一人。目前,泰特利物浦美术馆正在展出其作品,这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哈林回顾展。

很少有艺术家能在获得大众瞩目的同时,又保持着艺术创作的完整性,但凯斯·哈林就是其中一位。婴儿、舞者、小狗,这些都是他笔下极具生命力的经典形象,它们或许诞生于1980年代早期的纽约地铁站里,但影响力却早已蔓延到这之外。


艺术家凯斯·哈林,摄于1982年

在短短十年里,这位美国画家便成功跻身国际舞台。他的风格十分独特,融合了漫画和涂鸦等所谓“低俗”文化的元素,影响力渗透了艺术、广告和时尚等多个领域。翻翻你的衣柜,可能就有一双哈林标志性涂鸦的鞋或T恤。

正在泰特美术馆上演的回顾展,展出了上百件凯斯·哈林的作品,从大型壁画、涂鸦覆盖的出租车头罩和街头围板等“传统艺术品”,到传单,杂志,唱片封面和视频等实用品,尝试全新视角弥合了艺术和大众两个世界之间的差距,并解释了哈林为何如此受到追捧。


正在泰特利物浦呈现的“凯斯·哈林回顾展”

哈林发迹于70年代的纽约街头,成名于80年代,死于90年代,这家伙虽然仅仅只活过三个十年,但他在如烟火般短暂而灿烂的生命里所经历和创作事迹,却不是短短这三句话所能道尽。


快乐的过失

凯斯·哈林出生于1958年5月4日,在宾夕法尼亚州库茨敦的一个小镇长大。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热爱艺术的业余动画师,哈林也受此影响,很早就培养起了对艺术的兴趣,经常到处看展,并最终进入了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凯斯·哈林《无知=恐惧》1989年作 

哈林的喜好,源于他在纽约市地下铁的涂鸦创作。下城的人行道上和充斥在纽约各处的涂鸦艺术给他带来了新的灵感,于是他经常用白色及有色粉笔,在地铁月台的旧广告已经撕下,新广告尚未贴上的时候,用粉笔在黑色的背景上画出他的招牌线条作品,这些稍纵即逝的作品,成为当时纽约地下铁的奇观。

1980年代初,凯斯哈林在纽约地铁中作画

在日记中他这样回忆道:“我突然觉得那是一个最适合涂鸦的地方,于是我走出地铁,在一家便利店买了一盒粉笔,然后又下到地铁里立即开始涂鸦。粉笔真的是一种非常棒的材料,让我可以去描绘不断的线。”在那段疯狂涂鸦的时光里,他经常用“流畅”和“流动”这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画作。

1983年,凯斯?哈林慢慢出名了,这时候他在纽约各地已经留下了数千幅涂鸦作品,连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都来采访凯斯,采访极富戏剧性,这边记者正在问涂鸦的凯斯,那边警察突然冲出来逮捕了他。这段经历被哈林总结为“快乐的过失(Felix Culpa)”


1983年,哈林因涂鸦被捕而一夜成名

一时间凯斯·哈林家喻户晓,他的作品不仅得到了艺术界的认可,也成了时尚的宠儿。他在格蕾丝·琼斯(Grace Jones)身体上作画,为她设计了在音乐录影带《我不完美》(Im Not Perfect)里的装扮。凯斯还与安迪·沃霍尔成为了好朋友,并与年轻的麦当娜接下深厚的友谊。


他为格蕾丝·琼斯(Grace Jones)所作的身体涂鸦

成功变得触手可及,可哈林却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只被富人收藏欣赏,于是1986年在纽约和东京开设了“流行店”(Pop Shop),出售以他的画作为主题的各种授权商品。批评声浪随之而来,“以我的观点看,也许这样的方式让很多艺评家觉得自己被侮辱了。但我在地铁涂鸦的时候,作品从来不是通过‘正式’渠道发表的,而是直接面向社会大众”。对他来说,最大的鼓励来自不精通艺术、没有研究过任何艺术理论的公众,最坦白的回应才是真正激励他继续创作的动力。


凯斯·哈林《无题》1985年作


1986年,哈林在纽约和东京开设了“流行店”(Pop Shop),低价出售自己的作品


凯斯·哈林1988年作品《沉默=死亡》,2019年5月在纽约拍出560.9万美元,是其个人第二高价

灵感来自童趣

哈林开始画画始于4岁,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这主要是受到作为业余动画师的父亲的鼓励。他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创作了一幅5米宽的大画,叫“皮特逊与康培妮(Peterson & Company)”。这段童年时光从来没有褪色,哈林经常把这个经历带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2019年,泰特利物浦“凯斯·哈林回顾展”现场

在1984年《Flash art》杂志对他的采访中,哈林说:“对我来说,最有趣的状态是找到童年时代对绘画的那股最单纯的投入。许多次,当我在公共场合画画的时候,我都把自己放入那种状态中。”


凯斯哈林《无题》1983年作 凯斯·哈林基金会收藏

对于艺术市场,哈林打从心里鄙视,他相信的艺术是从大众出发的无偿创作,是跟儿童一起从事的创作,是完全为自己的喜乐而进行的创作,这也是为什么当他谈到诸如马克.科斯塔比(Mark Kostabi)这样极其商业的画家时,他的反应会是那么的激烈与不屑。

无论哈林画什么,他都从来不修改或者擦掉已经画出的线条,而且绘画速度极快。“每天画一点,连着画很多天,这样没可能创作出连贯的作品,”他写道。“在那种情形下,即便完成了作品,过程也可能充满了各种不和谐:绞尽脑汁的痛苦、不必要的改动、差强人意的效果、错误的反复、过度加工、概念生拉硬凑(堆叠起的想法怎么能称作一个‘整体’)等等。而只有在对生活本身的瞬时回应中才能闪烁出纯粹的艺术。”


凯斯·哈林《无题》1987年作

不过他也表明,这并不是在贬低那些花费了数月至数年时间完成的历史杰作。只是在计算机时代,艺术也相应地发展了。“这是一个不断变换的时代,一个现代艺术家必须快速高效地创作图像,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哈林写道。

他最著名的艺术符号是作品“发光婴儿(Radiant Baby)”。这个正在爬行的婴儿,全身散发着光芒,童趣十足,让人一眼就能喜欢上。哈林的涂鸦就是有着这样的一种力量,他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挖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欢喜。


凯斯哈林《发光婴儿》1990年作

在哈林日记里,他同时提到自己很多的灵感也来自美国纽约黑人聚居区曾经流行的一种舞蹈,叫做“工间舞”。这种舞蹈最经典的动作是一些舞者向后仰直到地板上,另一些舞者从他们身下穿过。哈林从这种舞蹈中提取了“跳舞小人”的形象,这也成为了他作品中代表性符号之一。

2019年,泰特利物浦“凯斯·哈林回顾展”现场

哈林从不解释自己的作品,而是让他保持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艺术无需被定义,”他写道。“当艺术家为由个体组成的社会进行创作时,定义可能是最危险、最具破坏性的。”但这并不是说艺术家在创作时不能有某些主题或概念。但“从观众理解作品的角度出发,艺术家的想法不是最重要的……在构思的过程中艺术家无需考虑观众,观众也不该按照特定指示欣赏作品。”

疾病与社会责任

在80年代狂躁的纽约艺术圈中,如流星划过的艺术家众多,像哈林的好友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三十便英年早逝。哈林也没有比他的朋友幸运多少,他在30岁时查出感染艾滋病,不到两年便去世了。这是在了解他整个艺术生涯过程中,最令人悲痛,也最为传奇的地方。

他有那么多的计划要做或者正在进行,可是死亡的阴影却一直跟着他。不过也正是因为艾滋病,让我们看到凯斯.哈林创作里头一个重要的元素——社会参与,包括对儿童的健康、反吸毒、对抗艾滋病、终结种族隔离政策都是他所支持的理念。


凯斯·哈林《全球抗击艾滋病》1990年作。瑞士TAG TheArtGallery 博物馆收藏


凯斯·哈林《解放南非》1989年作,RoGallery

凯斯.哈林喜欢在医院、教堂、学校以及人行道这类的公共场所画画,尤其当他成为另类文化偶像之后,他的壁画附带的意涵,更是他广受邀请的重要原因。


凯斯·哈林在比利时比萨的壁画

1986年,哈林受西柏林一美术馆之邀去画一段柏林墙,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那面长约350尺的画作上,哈林以人炼的概念,将众多人形的手脚串连,意味着团结的人群,必能摧毁阻断人们互通的围墙,以西德国旗红黄黑三色为主的画作,可以说是哈林这类作品里最旗帜鲜明的一件。

值得注意的是,凯斯.哈林在很年轻的时候便拥有成熟老练的世界观。他在1978年进入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时年仅20岁,开始奠定对艺术和生活的想法。哈林很早便展露平民精神,最终更明白表现于各种形式。他在当时的日记里也记录下他主张“公众享有艺术权”以及“艺术为众人存在”的想法,后来的生涯也始终维持一贯的态度。

哈林为柏林墙所作的大型壁画(现已拆除)

哈林坚信个体性,他不希望被归类为某个艺术团体或运动的一分子,但也相信每个人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强烈且始终如一的人性关怀贯穿其生涯。他说:“我不认为艺术是宣传;它应该是解放灵魂、激发想象力、鼓励人向前迈进的事物;赞颂而非操纵人性。”

哈林致力于用艺术解决社会的弊病,他用宽容、同情、幽默、乐观的艺术持续为社会带来改变,而这也是艺术所终极追求的“永恒的当代性”。
(文章来源于雅昌艺术网)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